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学小说 > 正文内容

《活着》--余华 读后感

阿瑜哥8个月前 (09-09)文学小说1392

读完余华的《活着》,内心仿佛被重锤狠狠敲击,久久不能平静。这本书以简洁而有力的文字,讲述了一个平凡人在中国历史变迁中的苦难人生,却又展现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。

一、故事内容回顾

小说的主人公福贵,原本是一个富家少爷,因赌博输光了家产,从此开始了他苦难的人生历程。他先后经历了父亲去世、被抓壮丁、母亲离世、女儿变成哑巴、儿子意外死亡、妻子病逝等一系列悲惨的事件。然而,尽管生活一次又一次地将他推向绝望的边缘,福贵却始终坚强地活着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看到了中国历史的变迁,从解放战争到土地改革,从大跃进到大饥荒,再到文化大革命,福贵和他的家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挣扎求生。他们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,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

二、人物形象分析

1. 福贵

● 福贵是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物形象。他曾经年少轻狂,挥霍无度,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后,他逐渐变得成熟、坚强。他对生活没有过多的抱怨,只是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的安排。

● 福贵的坚韧令人敬佩。无论生活多么艰难,他都没有放弃活着的希望。他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地生活着,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,他也能找到一丝温暖和安慰。

● 同时,福贵也是一个善良的人。他对家人充满了爱,尽管他的行为曾经给家人带来了很多痛苦,但他始终努力弥补自己的过错,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家人。

2. 家珍

● 家珍是福贵的妻子,她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,温柔、善良、勤劳。她在福贵落魄后,不离不弃,一直陪伴在他身边。

● 家珍的坚强也让人感动。她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,没有抱怨,而是默默地承受着。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家庭责任。

3. 有庆和凤霞

● 有庆和凤霞是福贵的一双儿女,他们的命运同样悲惨。有庆是一个善良、懂事的孩子,却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生命。凤霞则是一个美丽、勤劳的女孩,却因为生病变成了哑巴,最后也在难产中去世。

● 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奈,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。

三、主题探讨

1. 生命的坚韧

● 《活着》的主题之一是生命的坚韧。福贵一家人在面对种种苦难时,始终没有放弃活着的希望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抗争,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。

● 这种坚韧让我们明白,无论生活多么艰难,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。只要我们活着,就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,去创造美好的未来。

2. 历史的反思

● 小说中通过福贵的经历,展现了中国历史的变迁。从解放战争到文化大革命,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● 这本书让我们反思历史,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稳定。同时,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。

3. 活着的意义

● 《活着》让我们思考活着的意义。福贵的一生充满了苦难,但他依然坚持活着。他活着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自己,更是为了家人,为了那些曾经爱过他的人。

● 这本书让我们明白,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。我们不需要去寻找什么伟大的目标,只要好好地活着,珍惜身边的人,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。

四、读后感想

读完《活着》,我深受触动。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,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。我们常常抱怨生活的不如意,却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,还有很多人正在经历着比我们更加苦难的生活。

福贵的故事告诉我们,生命是如此的脆弱,又是如此的顽强。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,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命运。无论生活多么艰难,我们都要勇敢地活下去,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勇气。

同时,这本书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。在福贵的一生中,家人是他最大的支撑。他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,共同面对了生活的苦难。我们也应该珍惜身边的人,用心去关爱他们,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。

总之,《活着》是一本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的书籍。它让我们在苦难中看到了生命的坚韧,在历史中反思了人性的复杂,在活着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品阅书房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pinyue.asia/?id=30

分享给朋友:

“《活着》--余华 读后感” 的相关文章

《悉达多》--德国作家赫尔曼·黑塞

《悉达多》--德国作家赫尔曼·黑塞

谈到《悉达多》这部小说时,我们不得不提到它的原著作者——德国作家赫尔曼·黑塞。赫尔曼·黑塞以他独特的文风和深沉的思想,将佛陀的一生描写得深入人心,引人思考。《悉达多》是一部以佛陀悉达多(即释迦牟尼)为主角的小说,通过对佛陀一生的描写,深刻地展现了他的成长历程以及对世界的觉悟和领悟。这部小说引人深思,...

钱钟书的读书笔记

钱钟书的读书笔记

没有人有超出常人的能力,只因为热爱与坚持。许多人说,钱钟书记忆力特强,过目不忘。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「神」。他只是好读书,肯下功夫,不仅读,还做笔记;不仅读一遍两遍,还会读三遍四遍,笔记上不断地添补。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,也不易遗忘。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(Bodleian——他译为...

从此篇开始让我们一起细读《红楼梦》这本经典小说,第一回“甄士隐梦幻识通灵,贾雨村风尘怀闺秀”

从此篇开始让我们一起细读《红楼梦》这本经典小说,第一回“甄士隐梦幻识通灵,贾雨村风尘怀闺秀”

1.红楼梦第一回.txt《红楼梦》的第一回以其丰富的象征意义、深邃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塑造,拉开了这部文学巨著长达一百二十回的序幕。 第一回“甄士隐梦幻识通灵,贾雨村风尘怀闺秀”以一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开篇。由一僧一道将梦幻与现实连接起来,预示着世间事物的真真假假难以分辨。从这个方面谈谈你的看...

《红楼梦》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

《红楼梦》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

红楼梦第二回给读者介绍了贾府的大致情况,是铺垫开篇的章节。红楼梦第二回.txt《红楼梦》第二回是全书的重要铺垫章节,主要通过“冷眼旁观”的冷子兴之口,向读者揭示了贾府的家族背景、主要人物关系以及贾宝玉的特殊身份。以下是一份关于《红楼梦》第二回的读书笔记,供参考:章节内容概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:冷子兴与...

品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

品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

初入贾府:黛玉的谨慎与贾府的森严“步步留心,时时在意,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,多行一步路,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。” 这是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的心境,也是她在这个陌生环境中的行为准则。从踏上贾府土地的那一刻起,黛玉就被一种无形的威严所笼罩。她看到的是宏伟壮观的建筑,“敕造宁国府” 五个大字彰显着家族的显赫;她感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